因為 Kobo99 的關係,我早前買了由韓國急救醫生南宮仁所寫的《雖然想死,但卻成為醫生的我:徘徊在生死邊界的急診故事》。雖然我閱讀書籍的數量不多,但統計一下,原來我挺喜歡閱讀由醫生所撰寫的書籍。其他我讀過的還有香港醫生區樂民、香港腫瘤醫莫樹錦、台灣在美醫生 小百合《Dr. 小百合,今天也要堅強啊!》和 英國醫生 Adam Kay《绝对笑喷之弃业医生日志》的書籍。
最大感受:親歷其中的急救行動
我從未從閱讀體驗中有過那麼震撼(又無助的)臨場感。
此書分為兩大部份,第一部份是關於死亡,第二部份是關於生存。第一部份的描寫非常深入及詳盡,閱讀過程恍如親歷其中一樣。你會不自覺地跟著他為各類病人急救,跟著他做心肺復甦,這一刻拯救了一個病人,下一刻又可能會帶著無奈的心情看著病患在你手中變成一個死人。
除了臨場感外,你還會學到很多急救知識。例如,這是急救醫生判斷傷口的方法:
清楚掌握傷口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方法,首先要整體觀察傷口的位置與長度,再來,把每個傷口的血擦乾淨,盡量將傷口撐到最大,因為要看傷口的深度,如果撐開後無法臆測深度的話,就要選一隻和傷口寬度差不多的手指並插入傷口裡,將手指盡量戳到最深處,像是解剖學一樣摸著裡面內部的構造,這並不是一個殘忍的過程,而是必須而且必要做的事情。
又例如,醫生是可以從電腦斷層來推斷跳樓自殺者著地過程:
腦斷層掃描照片是殘酷的,在照片裡找不到完整無缺的部分, 猜測臀部是最先觸地的部位,如果不是這樣的話,他不可能還活著躺在這,第一道衝擊讓骨盆的骨頭全都碎裂,穿過骨盆衝進膀胱和腸子,造成所有的內臟都碎成一團爛糊般,當屁股跌落地面的同時,他往後跌去,背部朝地面撞擊的那一瞬間,背部的肋骨全部斷裂,不出所料,胸腔裡的內臟果然也全都摔成一團爛糊。
你還看過比作者南宮仁描繪得更仔細的文字嗎?
醫學上道德爭論
其中一篇章,印象極為深刻,光看標題《細緻又壓倒性的開關》是無法想像的。
內容講述一位吃早餐嗆到而心臟一度停止的老婆婆,兒子強行替她做「心外壓」把她救「活」。不過所謂的活著,在我看來是生不如死、沒有終點的痛苦(內容不在此詳述)。究竟是否替家人吊命,是對家人的一大難題。至於是否要「主動地」拯救已沒有生存希望的病人,又是醫生的道德課題。
最後,我很驚訝最後作者的選擇,也很驚訝此文章會出現在此書上。這到底要多大的勇氣?
最後感想
在這書,我看到很多進入急証室的案例,有一些是自找的,又有一些是不幸的。我也學到很多關於急救及醫療知識、也會更了解韓國的醫療制度。看著作者每天拼命地拯救病人,首先感覺是要珍惜生命,不要做傻事連累別人。同時,此書也是一個思考練習,如果日後這些事情/意外/病痛發生在自己/家人身上,會有些心理準備。
這本書我會給 ✭✭✭✭ 。因為我覺得作者強行把散文分成《死亡》與《生命》的原意是好,但看罷又感覺分得不太對。另外不知是翻譯還是原文,文筆也略嫌累贅。但台幣99的價錢看到, no complain~